close




荷蘭心理學者霍夫斯泰德(Geert Hofstede)發展出一種權力距離指數(power distance index,縮寫為PDI):這是指在家庭、公司、社區等組織機構中地位較低的成員對於權力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。分數愈高,就表示愈能接受權力分配不平等的狀態。分數愈低就表示愈不能接受權力分配不平等。



參見:

http://clearlycultural.com/geert-hofstede-cultural-dimensions/power-distance-index/?fbclid=IwAR2eN2jvUtrhB3RDbLykFw5sCXyDjM8hB3cq-Ar-HILJTXuECv9T1dJpjPI




這項研究其實是一個更廣泛理論(文化維度理論)研究的一個面向。這裡的文化維度共有6個。“權力距離”是六種文化維度中的一種。



根據在數十個國家地區的調查結果,PDI指數在各個國家得到平均分數,有高有低。很明顯,歐美、先進國家的指數一般比較低,也就是說,他們的一般國民比較不接受權力分配不平等的狀態。反之,開發中、非歐美國家的指數一般偏高,也就是比較能接受權力分配不平等的狀態。



具體來說,像馬來西亞是104分,菲律賓是94,中國大陸80,印度77,新加坡74,南韓60,台灣58,日本54,美國40,英國與德國35,以色列13,奧地利11.....。



以上述調查結果分數來看,中國大陸相對西方國家,指數偏高。台灣、韓國指數也低於中國大陸。歐美國家更低(此處指數的效度可能尚待繼續被檢驗。特別是就代表國家的樣本來說,各國樣本數未必很足夠)。



以上陳述的分數中,比較值得特別注意的可能是以色列。它不但可能是亞洲國家中指數最低的(說可能,因為有些國家並未參加此項調查,而且,測量也可能有誤差),甚至在全世界都是屬於指數最低的一群。當然,以色列究竟要歸入西方或亞洲國家,會有疑義。但是,考慮到以色列的嚴峻國防處境,這樣的低指數已經格外令人矚目。



按照霍氏(Hofstede)的意思,PDI指數愈高,也就是說民眾愈會容忍權力不平等狀態。而這種心態則將鼓勵實際的權力不平等制度的形成與維繫。霍氏強調,這裡關注的不是國家裡的統治群的心理狀態,而是一般民眾的心理狀態。PDI與權力分配實際平等與否的相關,反映的是一般民眾心態對制度走向的影響。如果一般民眾比較傾向接受不平等的權力分配,那麼,國家的權力分配就比較會是不平等的。換言之,權力分配不平等未必是取決於統治者的心態,而更多是取決於一般民眾的相關心態。



我作為社會學者,會把這種影響情形歸為“結構性”的影響效果。一般民眾的共同心理傾向,不是偶然形成的狀態,而主要是社會整體結構的表徵。



我們不妨把這裡的討論連結到民主化的議題。一般民眾接受權力分配不平等的狀態,很可能就是形成專制/不民主的基本(結構)成因。而歐美國家之所以率先走向民主化,也就因為他們的這個指數比較低,也就是說,歐美一般民眾比較不肯接受權力分配不平等的狀態。這可能是是否走向民主化的基本決定因素。反之,中國大陸遲遲未走向民主化,也很可能就是因為此處指數較高,即一般民眾比較能接受不平等的權力分配狀態。



不過,很可能,因果關係並不完全是單向的,而是互為因果的。也就是說,制度既是一般民眾心態的結果,反之亦然,制度也影響到一般民眾心態。也就是說,如果已經因故走向民主制度,那麼,這樣的制度也將有利於一般民眾拒絕接受不平等的權力分配狀態。台灣、韓國的指數分數較低於中國大陸,比較可能是因為先有了制度不同有以致之。台灣、韓國的民主制部分促進了一般民眾拒絕接受不平等的權力分配。這種影響機制有利於民主制的持續。但是,反之,專制制度也將藉著影響一般民眾心態而促使民主制度難以奠立。後者就變成一種惡性循環。中國大陸或許就困在這種惡性循環之中。如何打破這種惡性循環,很需要有高明的想法。